2021年,武汉市成功申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支持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7个社区已经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受到居民们的欢迎。
关东街南湖社区辅具租赁点
推出社区租赁试点服务,居民不出小区即可租用
今年8月下旬,关东街南湖社区辅具租赁点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上门为74岁老人湛奶奶送去卫生间助力扶手和轮椅。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老人现场学会操作,“有了轮椅,出行方便多了!”
辅具租赁点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指导
在南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一角,展示着助行器、轮椅、沐浴椅等各种康复辅具,一应俱全。示范点可提供16大类、超100种的康复辅具租赁产品。
租赁点试行两个多月以来,共接待市民咨询上百次,为多位有租赁需求的居民上门适配。工作人员介绍,老年群体、残障人士对助行器、轮椅的租赁需求量较大。
根据优惠政策,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等可享受辅具租赁全额补贴,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2000元;
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困境儿童等,经评估具有康复辅具需求的,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1600元;
60周岁及以上独居老年人或低收入的伤病人员(持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经评估符合租赁条件的),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元。
除了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武汉也在开展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惠及民生的工作。通过湖北省“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2021年,全市有2073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受益,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家庭将突破6000户。
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和14个区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引入专业辅具评估和适配团队,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截止到8月初,全市完成1.4万余名残疾人的辅具需求筛查工作,为6000余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开展精准评估,今年,全市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辅具适配率将稳定在90%以上。
辅具可个性化定制,武汉重点打造“产学研用”链条
随着大健康产业步入蓬勃发展期,武汉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试点园区为依托,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链接,形成全产业链聚集态势。
市发改委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迈瑞医疗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正在加速,东湖科学城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空间载体建设正稳步推进。市商务局组建招商专班,举办招商活动,联合市发改委、经信局等部门,形成招商工作合力。
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
在武汉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的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扫描仪对患者需要安装辅具的部位进行3D扫描后,电脑通过读取数据建模,工程师根据建模修正并建立起辅具模型。最后,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出来,实现“量体裁衣”。
武汉市挂牌“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
根据试点实施方案,将以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在高新四路的厂区为核心,建设武汉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目前,产业园研发大楼已经完成主体建筑建设。明年建成后,将引入康复辅助器具龙头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和一批有特色的中小企业。
“武汉造”越来越亮眼,多举措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今年8月,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汉举办,康复辅助器具、假肢、矫形器及自主研发的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展示。来自武汉的康复辅助器具正销往海内外,为各类人群提供康复服务。
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现场
为精准服务企业,市经信局对全市康复辅助器具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摸排梳理,举办示范推广活动,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各项配套支持政策也在谋划和施行。《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印发,《武汉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在起草。
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知识被鼓励纳入市属高校教学范畴,还将成立创业学院,启动市属高校创业大赛和产学研立项申报工作。
“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意义重大”,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健康产业成为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加速冲向万亿级的关键时刻,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将立足于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基础、人才基础和产业基础,加快融入经济和产业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挥支撑作用。(转发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