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月为服务对象测试肌电信号,准备制作肌电假肢。熊伟 摄
我是一名00后,大学学的是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造专业,现在在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工作。
大学期间,我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刚开始,深奥的解剖学理论和繁复的制造流程让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心中有些迷茫。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提高他人的生活品质,我便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我掌握了专业技能,带着对工作的热情来到了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
一次,我接待了一位因意外失去右腿的年轻患者。当时,他深陷绝望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全面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为他量身制作了一款轻便且灵活的假肢。从测量、设计、制作到反复调整、试穿,我全程参与,确保每个细节都达到最佳状态。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能够重新站立,甚至可以慢跑了。他激动地告诉我,这款假肢让他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我每年都会积极参加爱心助残活动,深入社区、福利机构,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我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服务中,一位年迈的残疾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你们没有忘记我们。”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回顾过往的职业生涯,每一段经历、每一张笑脸、每一次心灵的触动都清晰如昨。我深感自豪,因为我从事着这样一份既充满挑战又有意义的工作。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带着一颗感恩与敬畏的心,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为更多的残障人士带去希望。(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