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新闻资讯
以创新驱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康复辅具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时间:2024-11-15发布人:科普宣教部浏览次数:1182

 康博会上,观展市民正在试用康复机器人。

“汉牀”可折叠为一辆轮椅,在地面上自如移动。

 

只需轻轻一按,床铺可折叠为一辆轮椅,并可通过遥控器在地面上自如移动,顺利进出房间和电梯。今年,在第42届中国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以下简称“康博会”)上,“汉牀(同‘床’)”首次亮相,吸引众多观众、行业专家、养老服务机构等参观、洽谈。

“汉牀”具有电动护理床坐起、翻身、按摩康复等功能,还可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将数据实时传入“云端”,实现远程照料。

在光谷生物城腹地,占地52亩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正是“汉牀”这一产品的诞生地。

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武汉市正在积极探索实践。2021年以来,武汉市以康复辅助器具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科教、产业基础和优势,统筹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服务机构等资源,不断提升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创新能力,助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会助力企业“把脉”市场需求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作为独立业态在国家层面加以部署安排。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重点培育包括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在内的七大极具潜力的产业。

康博会开幕致辞中,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正迎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吸引康博会落地武汉的,正是武汉市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产业基础优势。

康博会上,来自武汉市的康养机器人、艾灸机器人、洗浴机器人等“黑科技”产品首次亮相,以其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吸引了参观者。智汇辅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展示了3D打印鞋垫等技术,目前,公司已为近2万名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在创始人潘晓菲看来,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覆盖人群越来越广,“科技创新力量的加入,促使产业发展变革加快”。

“围绕用户切实需求,以科技赋能,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迪发尔(武汉)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邓志威介绍,公司目前已与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联合研发了多款产品。通过康博会,他们与专家、同行及观展市民进行了交流,为公司未来研发提供了新方向,公司也将致力于自主研发,立足优势产品做出特色,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如今,人工智能、3D打印融入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环节,为有需求的用户群体带来便利,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康博会也为武汉市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对产业提质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建强平台激活产业“向新力”

搭乘武汉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快车,在东湖高新区加速建成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2年多时间里,打造了评估配置平台、先进制造研发平台、科教展示平台、检测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与加速中心,形成集科技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孵化加速、生产装配、展示销售、场景体验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示范园区。

园区聚焦于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与周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等产业协同发展。以迪发尔(武汉)智能科技公司、天津泰斯特仪器等为代表的知名康复辅具企业入驻园区,通过校企合作,还建成5个联合实验室,打造众创孵化空间,促进产业技术孵化和小微企业成长。

这里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康复辅具数字化车间,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辅具个性化定制。同时,建成全国假肢行业首个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实现了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围绕支持智能辅具、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等研发领域,武汉市积极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帕金森综合征领域全球首个基于自然影像的人工智能辅助评估医疗器械等一批科研产品。

依托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武汉市加强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市场主体培育,全力支持企业成长。目前,已培育20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康复辅助器具相关规上企业数量达30家。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辅具适配是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高度个性化的专业服务,需要专业技能人才。2022年,“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链接起辅具产品和受众。

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佳绩的冀旭就是一名资深从业者,辗转广州等地后,他和合伙人把公司开在武汉,从事矫形器评估与装配,通过专业培训、技能大赛、深造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让更多人用上更合适的康复辅具。

武汉市发挥科教优势,实施市属高校重点发展专业计划,聚焦“965”产业集群,建成临床医学、智能制造等与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的武汉市重点发展专业(群),持续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撑带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前身为中南整肢工厂的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曾是全国辅具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近年来,通过与优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创建康复辅具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建立起覆盖技术研发、康复医治等多专业的康复辅助技术人才储备库和培养基地。

通过统筹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武汉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科创实力显著增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为全市大健康万亿级产业集群再添助力。

■科技创新“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护膝、床垫、弹力围腰、健康监测设备……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如今,以不同用户的需求为技术方向,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发展出上万个种类,适用人群从残疾人、老年人延伸至更多普通人群。

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于全民健康管理,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健康福利。

作为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兼具市场属性和福利属性,具有广泛应用空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呈现出科技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对于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持续推行康复辅具服务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程”,将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融入残疾人康复、养老、互联网共享、医疗等领域,持续增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的广泛性和可得性。

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是全省首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示范点,在这里,阶梯式助行器、智能手杖等康复辅具一应俱全。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多个社区开始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打造集展示、咨询、体验、租赁、配送、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租赁服务平台,让服务对象“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经过努力,全市建立形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康复辅具服务网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生活。

撰文:张文运董芳静

 

 

上一篇:促进供需适配 提高老年人幸福感

下一篇:陆治原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为动力,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