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新闻资讯
关于贯彻落实陈昌宏厅长指导中心工作讲话精神的意见
时间:2023-03-23发布人:办公室浏览次数:2044

2月23日,省民政厅党组会专题听取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党委工作情况汇报。2月24日,陈昌宏厅长指导中心党委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对2023年工作提出“五大”新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中心康复辅具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深入贯彻落实陈厅长讲话精神,结合2023年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就统筹做好中心各项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陈厅长讲话精神

陈厅长充分肯定中心2022年工作,用“可圈可点,亮点突出”八个字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中心工作实现了“三个融合”,取得了“五大亮点”成绩。“三个融合”即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辅具产业与养老事业相融合,公益服务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五大亮点”即建成了全国假肢行业首个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获得国家专利3项;建成了湖北省首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示范点,推进了康复辅具进社区;积极参与省政府适老化改造项目,完成了全省15%改造项目任务,打造了赤壁市等适老化改造服务示范样板工程;积极推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出台《湖北省残疾退役军人康复辅具配置办法》,明确了中心为全省残疾退役军人康复辅具配置单位;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全年完成事业收入942万元,比去年增加228万元,完成外贸收入99万元,创历史新高。

对于2023年工作,陈厅长提出了“五大”要求。一是树立大格局。养老事业大有可为,康复辅具产业前景广阔。要充分认识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谋定而动,谋定快动,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建好大本营。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建设为契机,建好“八部一中心”功能格局,实现中心转型发展。三是培育大队伍。重点培养管理、研发、制造、营销推广等“四类”人才,强化梯队建设,打造辅具研发重点实验室,建立辅具制造大师工作室,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发展大产业。处理好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康复辅具产业与养老事业的关系、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福利制度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统一思想,找准路径,示范引领推动湖北康复辅具产业做大做强。五是打造大品牌。全面启动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应用功能,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康复辅具技术品牌;全面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建设,建立集康复辅具产品展示、评估适配、科普宣教、检验检测、康复训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康复辅具服务品牌;积极筹建省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和省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增强产业引领能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康复辅具示范品牌。

陈厅长在中心党委民主生活会和2022年4月到中心调研指导工作的两次讲话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五大”要求是打造“三大平台”的实现路径,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要求中心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争创行业一流,示范引领推动全省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正确认识陈厅长工作要求与中心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华丽转身、再造辉煌”,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要实现“华丽转身”,必须要推动“四个转型升级”,即由落后的物质基础条件向现代化物质基础条件转型升级、由生产经营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型升级、由“助残为主”向“养老为主”转型升级、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向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再造辉煌”就是要实现“两个发展”,即实现中心康复辅具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推动全省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四个转型升级”是实现“两个发展”的关键,不仅是推动中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示范引领推动全省康复辅具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

“四个转型升级”和“两个发展”与陈厅长提出的“积极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康复辅具研发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发展平台”的目标是一致的,与“五大要求”的思想是相通的,核心内涵高度统一。

树立大格局,就是要提高站位,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聚焦省委、省政府关心和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围绕全省民政工作大局,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找准工作着力点,从“助残”为主向“养老”为主转型,积极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公益职能和专业技术优势,为养老助残提供康复辅具优质技术服务,更好服务我省养老产业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好大本营,就是要按照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借助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建设契机,优化功能空间布局,统筹推进西区、东区建设,在西区设置假肢矫形器装配部、康复训练部,在东区设置设计研发部、标准研制部、检验检测部、技术交易部、科技展示宣教部、公益项目及评估配置部、信息中心,推动中心建立转型发展新构架,实现康复辅具事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大队伍”,就是要培养管理、研发、制造、营销推广人才,构建集评估人员、适配人员、康复训练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为一体的康复辅具人才队伍,推动建立覆盖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康复医治、辅具技术咨询、假肢装配、康复理疗等多专业的省级康复辅助技术人才储备库和培养基地,为“两个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展大产业”,就是要深刻认识养老产业和康复辅具产业的关系,养老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大产业之一,康复辅具产业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以成立省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和省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为抓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引领示范推动全省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养老产业做大做强。

“打造大品牌”,就是要做精做优公益服务项目,做大做强康复辅具产业,建设先进的康复辅具研发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发展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康复辅具技术、服务、示范品牌。

三、认真抓好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主题主线,学习领会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领会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学习领会好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习领会好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内的十四亿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学习领会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由此,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严的主基调,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党员示范岗”“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全面推动中心康复辅具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推动全省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推动“四个转型升级”,奠定发展基础。

1.由落后的物质基础条件向现代化物质基础条件转型升级。中心珞瑜路333号老厂区是上个世纪70时代末建造的,地势低洼、房屋破旧、设施老化,落后的物资基础条件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2021年,中心通过资产置换,解决了土地开发历史遗留问题,搬迁至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两处新址,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翻倍增加,办公、生产、服务场所也焕然一新,物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目前,中心正在加快推进东区研发大楼“四平台一中心”项目,将布局建设高端辅具展示厅及康复评估区、康复辅具体验馆、康复辅具配置馆、康复辅具技能培训基地、康复辅具检测中心以及众创空间与康复辅具研发中心,建成后,物质基础条件将进一步升级,全面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2.由生产经营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型升级。由于原本的单位性质,生产经营是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现中心已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因受财政资金限制,目前仍保留部分市场创收,这是弥补经费不足的暂时手段。“以科技支撑康复辅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养老助残提供康复辅具优质技术服务”是中心的发展定位。因此,我们要立足长远发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技术服务上来。开展康复辅具产品展示、评估适配、科普宣教、检验检测、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推动技术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全面启动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应用功能,研发推广具有个性化定制特点的矫形鞋垫、假肢、矫形器等高性能辅具产品,打造示范样板工程,推动传统装配工艺向数字化技术转型,实现技术服务模式全面升级;示范引领全省辅具租赁、适老化改造服务,建立服务体系,编制服务指南、标准和规范,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并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推动辅具租赁和适老化改造服务在全省铺开,实现技术服务层次不断提升。

3.由“助残为主”向“养老为主”转型升级。残疾人工作主要由残联负责,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伤残荣誉军人、民政服务范围的残疾人、福利机构和老年人。随着健康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中心面向的残疾人将逐步减少,老年人将不断增多,养老服务逐渐成为中心工作重点。我们将立足职能职责,积极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打造“五个一”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推动康复辅具进家庭。筹建省级康复辅具租赁指导服务中心,推动辅具社区租赁事业在我省发展壮大,推动康复辅具进社区。申报并实施“夕阳康乐”公益项目,推动康复辅具进机构。

4.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向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转型升级。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创收和转型的关系,创收是解决当前困难的暂时手段,也是为转型后成为市场的“教练员”“裁判员”积累经验,谋划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做准备。转型是主要发展方向,要分清主次,摆正本末,切实把技术服务作为首要任务,着力研发产品技术,着力升级技术服务,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引领示范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双引擎”,驱动产业发展。

1.推动成立省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建设养老政策标准制定宣贯、养老服务示范、技术支持、从业人员实训基地,加强对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指导、培训,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为政府决策和体系搭建及运行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保障,全面推进我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筹建湖北省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规范行业管理,构建行业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团结凝聚行业力量,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提高行业整体效益,推动我省康复辅具产业做大做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人力保障。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聘用等多种方式招纳优秀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人才培养、选拨和任用机制,强化梯队建设,打造辅具研发重点实验室,建立辅具制造大师工作室,持续培育优秀人才队伍。针对不同类别人员实施差异化培养,利用支部建设、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强化干部职工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2.完善激励机制。将绩效工资总量打通使用,坚持绩效导向,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实行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前提下,强化各部门自主分配权,优化内部分配制度,并通过岗位见习和晋升、专业提升、外出交流学习、绩效认可等多种方式满足干部职工高层次精神需求,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3.健全治理体系。清理修订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形成党建、行政办公、人事、财务、后勤、技术等六大制度体系,制定并在运行中不断优化荣军、客户、辅具租赁、适老化改造、质量管理等5个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党建、业务、安全等目标责任管理,着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上一篇:中心斩获厅直属机关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多个奖项

下一篇:上门荣军适配 助力美好“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