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湖北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以多年的康复辅具配置服务经验和数字化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创建的全国假肢矫形行业首个以数字化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为依托的服务中心。经过团队推广运营后,研究成果得到了快速转化,服务了众多患者。
“他们用的怎么样?舒适吗?适配后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带着中心党委书记付方华的牵挂和嘱托,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下称“一下三民”)活动,技术质量科党支部于1月6日至8日深入襄阳、荆门等地,实地回访服务对象的假肢使用情况,现场调整优化适配方案,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马现贵是家住枣阳的一名荣军,由于残肢情况发生变化,支部党员带着通过数字化精准制作的3D打印一体化小腿假肢来到他的家中。看到我们的到来,他非常激动的讲述着这种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小腿假肢给他生活带来的便利性,“这款假肢具有防水功能,可以直接淋浴,再不用每次洗澡前把假肢脱掉,洗的时候还要靠椅子来支撑身体,真的太适合我了。”支部党员刘万说道:“看着老荣军脸上亲切而温暖的笑容,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襄阳荣军张学武是一名荣立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的战斗功臣。他是在参加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幸触雷而英勇负伤的,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眼和左腿。为充分满足他提出的舒适性和可调节性等需求,技术人员在总结前期设计制作的经验上,融合传统假肢装配技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创新定制了一款3D打印分体式小腿假肢。这款小腿假肢采用数字化技术精准设计接受腔,通过四棱头调节方式,配合仿生碳纤维储能脚板和定制化软性外壳,使得行走过程中步态更加自然,舒适和美观程度更高。张学武在适配后,迫不及待的小跑了起来,并感慨道“太感谢你们了,真是解决了我们这些残疾人的大问题啊!”看着老荣军胸前那些沉甸甸的奖章,我们更加坚定了为这群“最可爱的人”服务的决心,以及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初心。
荆门刘卫雄是中心数字化技术在科技部“标准化全体系智能康复辅具应用示范解决方案”项目中实际应用的典型研究对象。2022年3月,他因慢性骨髓炎造成了小腿截肢,对本就生活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团队为他量身定制的防水、透气、轻便、舒适的3D打印一体化小腿假肢,让“因残致贫”的刘卫雄重新“站了起来”,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终于能够自食其力,找一份谋求生活的工作了”,这是他对自己的鼓励,更是他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接过他赠送的这面锦旗,支部党员们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作为民政人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自“一下三民”等下基层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技术质量科党支部结合数字化技术优势、科技部主动健康相关项目研究成果,紧密围绕 “十四五”发展规划,始终坚持“以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思想,先后成立了多个以支部书记为责任人,以党员带头的技术应用攻坚小组,让数字化技术精准惠及更多服务对象,持续推动康复辅具事业高质量发展!